“要么不做,要做就做到最好”,作為廣州著名的剪紙工藝大師,李笑玲創作了無數具有濃郁嶺南特色的剪紙作品,在傳承和創新嶺南傳統文化的同時,她也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,只要自立自強,生命之花必能美麗綻放。
她總是能夠笑著面對那些苦難。她還記得母親在小時候告訴過她的話,“上天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,總會打開一扇窗,讓陽光照進黑暗,但是如果你沒有去感受到這個陽光的話,你同樣也是一個廢物。”
李笑玲的堅強也同樣影響著家人。女兒練曉紅在與死神“擦肩而過”的時刻,想到的都是母親堅強的笑容,然后將“為什么是我”的疑問慢慢忽略。
打開了窗要感受陽光
子女的病痛,對父母而言更是傷痛。李笑玲回憶說,那時由于自己患了病,父母都是唉聲嘆氣的,但母親也給了她感受“陽光”的啟迪。她告訴記者,母親告訴她,病殘已經無法改變,但你還有很好的頭腦、雙手。
“上天既然給你關上了一扇門,但肯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。從這扇窗透入了陽光,但是如果你沒有去感受到這個陽光的話,你同樣也是一個廢物。”母親告訴她。李笑玲表示,當時年少的她并不理解母親這句話的意義。直到許多年之后,她才真正明白了。“媽媽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鼓勵了我,告訴了我這個道理。”
說起曾經的求醫經歷,李笑玲說,似乎自己始終都在不斷地四處求醫之中,或者去針灸,或者去按摩,或者找各種各樣的方法希望恢復正常。
當時,在中山三院有一位很有名的醫生,她請之前給她進行過治療的醫生幫忙,尋得了床位進行“骨頭矯形”治療。
對于她這種小兒麻痹的患者,進行“骨頭矯形”,就意味著要將已經變形的骨頭敲碎,然后進行重組成為正常人的骨頭。“在三年的時間里,我一共做了9次手術,那是對肉體的折磨。”
也許是上天的眷顧,手術很成功。她指了指自己的兩條腿說,右腿14刀,左腿11刀,雙腿上留下了二十五道幫助她站立起來的傷疤。
1989年,當李笑玲和愛人練漢鋒迎來了女兒練曉紅。
“媽媽對我的要求還是蠻高的,我記得老師讓把語文課文讀幾遍,然后讓家長簽字,媽媽就說,你不用讀那么多遍了,你背一遍給我聽就好了。”練曉紅說。
“就在剛剛畢業之后不久,就碰到了一次‘意外’。”練曉紅回憶說,在公司上班的時候,由于前幾天感冒咳嗽,所以一直感覺不大舒服,但是這天卻尤其的頭疼。頭痛難忍的練曉紅來到了醫院,但醫院的結果也是感冒,在打了針之后又回到了單位上班。
但頭痛并沒有因治療而有緩解,甚至有越來越嚴重的跡象。“后來我才知道,原來是腦溢血,再晚送醫院一點時間就死了。”練曉紅說,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距離“死神”這么近,而且在病床上,她腦袋中總是有個疑問“為什么是我?”對于這個誰也沒有辦法解答的疑問,練曉紅說,自己漸漸地也想開了,既然已經發生,就努力去笑對這種不幸。